引言
眼底病高发与基层诊疗能力不足,正成为广西眼健康保障的突出挑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作为华南区域眼科诊疗标杆,以“智慧医疗赋能基层”为核心,将AI技术、全病程管理与科普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医联体网络破解资源不均难题,为区域眼底病防控注入强劲动力。
科室简介
创建于1934年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支撑的优势学科。科室聚焦眼底病精准诊疗,近年来,科室构建“AI筛查-玻注治疗-长期随访”全病程管理体系。作为区域眼科协同枢纽,科室牵头组建医联体,通过技术培训、远程会诊向桂滇黔基层机构下沉标准诊疗能力。医院作为“国家级健康科普优秀组织单位”充分利用医联体平台,持续开展爱眼日义诊、眼病防控宣讲等活动,将科普融入“筛-治-管”各环节。全病程管理守护群众视觉健康。
一、科室主任黄敏丽教授科普专访:
“从医多年,我常遇眼底病患者因知晓率低延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早期无症状,不少人视力严重下降才就诊,已错过最佳时机。”黄敏丽主任坦言“一旦出现眼前黑影飘及看东西变形等问题是黄斑病变的典型信号,发病3个月内是黄金治疗期应及时就诊”
她认为,眼底病管理要抓全病程:首诊时用通俗语言科普病因与筛查意义,治疗中反复强调规范治疗、定期随访,避免患者因短期效果停药致病情反复。
“糖尿病人群需定期做眼底检查,需多科协作。”黄敏丽主任推动联合内分泌科等内科门诊建立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通道,指导社区初筛、基层培训,“唯有医患同心、多科协力,才能实现眼底病早筛早治,守住更多人光明。”
二、医联体协作促资源下沉
同时,黄敏丽主任指出:科室以“技术下沉、资源共享”为核心,科室牵头组建覆盖桂滇黔的眼科医联体,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基层医院提供实时病例指导,定期派遣专家下沉坐诊、开展手术带教,并向联盟单位输出眼底病筛查、诊疗标准化流程,逐步缩小区域诊疗差距,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眼科服务。
三、专家团队:名医领衔强技术
科室由黄敏丽教授领衔,汇聚一支以硕博为核心、临床经验超10年的专家队伍。黄敏丽主任作为广西眼科学术领军人物,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相关学组委员,深耕眼底病领域30余年,在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黄斑病变精准治疗等方面造诣深厚,牵头多项区域眼病防治课题。团队骨干成员多为广西眼科学术骨干,擅长玻璃体切割术、眼底激光治疗、眼内注药等核心技术,通过定期坐诊、多学科会诊,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诊疗方案,以专业实力守护区域群众眼健康。
科普牵头人
黄敏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党支部书记
德国St.Vincentius医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眼视光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眼科学委员
广西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本科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复杂性眼外伤、晶状体疾病诊治以及近视防控体系工作;擅长微小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