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为应付高考而突击屈光近视手术摘镜的情形,专家认为并不可取。原因在于屈光近视手术并不是所有的近视眼人群都能适合;其次手术前需要做详尽的术前检查;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手术后的恢复期不一样,所以手术前需要预留足够时间才能应对高考摘镜的需求。
那么什么人并不适合屈光近视手术呢?
屈光近视手术治疗近视的原理是: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眼轴过长或者眼球前表面太凸,外界光线不能准确会聚在眼底所致。所有的角膜手术,都是利用精确控制的激光通过切削的方式使角膜前表面稍稍变平,从而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视网膜汇聚成像,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如果选择全飞秒摘镜,首先要进行严格筛查、合理选择适应证:
1.常规眼科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外眼检查、眼球运动、眼位、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轴(IOL-Master)、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和眼底检查、散瞳三面镜后极及周边部眼底检查等。
2.屈光检查:自然瞳客观电脑验光、主觉综合验光、睫状肌麻痹后主客观复验光。
3.眼前节及眼底检查:重点检查角膜透明度是否有疤痕,晶体是否浑浊,眼底检查是否有玻璃体浑浊、眼底病变等。
4.眼压检查:以排除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可能性。
5.角膜地形图/Pentacam系统检查: 排除圆锥角膜及扁平角膜可能性,主要目的是对整个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规则性和对称性有所了解,除外各种异常因素。
6.角膜测厚:对角膜中心厚度低于500um者,如果病人是高度近视,应注意角膜中心切削深度,术前向患者说明有关情况。
7. 眼前节生物测量:角膜直径、前房深度等
8. 主视眼与老视检查(40岁以上者)
9. 高度近视与角膜云翳等情况可增加眼前节OCT项目。
对于常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需停戴接触镜至角膜无水肿、屈光状态和角膜地形图无异常后方可接受手术;软性接触镜宜停戴1周以上,软性散光镜及硬镜停戴3周以上,角膜塑形镜停戴3个月以上;若角膜不规则或不稳定,停戴时间需延长并复查验光、角膜地形图等。
由此可见,有一部分不适合做全飞秒人群是需要通过术前筛查淘汰掉。那么究竟是哪些特点的人需要慎重选择呢?
1、由于全飞秒手术强调术前屈光度的稳定性,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如果眼睛屈光度不稳定,每年近视度数增长50度以上,则不应考虑手术。
2、全飞秒手术,首先要求角膜表层、基质层以及内皮细胞层是健康的。下列情况则是绝对禁忌证。
1)患者头位不能处于正常位置;
2)严重干眼症、干燥综合征;
3)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和变形、严重眼睑关闭不全
4)未控制的青光眼
5)眼部患活动性眼部病变或沾染
6)圆锥角膜或可疑圆锥角膜
7)严重影响视力的白内障
8)严重的角膜疾病,如明显的角膜瘢翳、角膜混浊、边缘性角膜变性、角膜基质或其他角膜疾病;眼外伤、角膜移植术后、放射性角膜切开术后;
9)角膜切削区手术后或具有外伤史、严重的眼表或眼底病变等;
10)存在全身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1)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
12)已知存在焦虑、抑郁等严重心理、精神疾病;
13)全身系统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如癫痫、癔症等
14)无法配合检查或手术的疾病;
15)严重甲亢或甲亢性突眼。
3、实施全飞秒手术的必要条件:屈光度、角膜厚度与生物力学的稳定。
全飞秒矫正度数适合于-100度到-1000度以内,散光度数在500度以内;角膜中心厚度需大于500um左右,术后的角膜厚度能保留到≥280微米,中央角膜厚度≥380微米。
由此可见,全飞秒适应的人群是需要有严格的筛查要求,严格的术前和术后检查才是全飞秒安全性的最好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