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中医眼科学术部

中医防控近视的几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07

作者:眼健康管家

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今之近视,属于古人所言之视如望羊”“目不能远视”“能近怯远证”“近觑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视近清楚,视远模糊的眼病。

2017年,WHO报道,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几乎占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50%,其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接近40%,高中生和大学生超过70%,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居世界前列,且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其普遍性与严重性已引起了人类的广泛重视。

1.png 

中医学认为,近视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后天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劳瞻竭视,肝血不足等有关。病机多责之心阳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肝血不足、脉络瘀阻等。

中医适宜技术对防控近视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包括针刺、耳穴压丸、揿针、推拿等。这些方法具有安全、无痛、操作简便、依从性好等优势。现对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1、针刺

按局部选穴为主,全身选穴为辅的取穴原则,予以周期性治疗。

常用的穴位:承泣、睛明、四白、百会、头维、球后、光明、太冲、丝竹空、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

2.png 

2、耳穴压丸

《灵枢·素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是经脉所聚集之处,耳穴压丸对全身各组织器官起到良性刺激效应,能够调节经络及脏腑气血,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所选用的介质多以王不留行籽、白芥子、菟丝子、草决明、莱菔子为主。选用的穴位主要有眼、目1、目2、肝、脾、肾、神门等。

 

3、揿针

揿针是一种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在皮肤留置一定的时间,使其对皮部有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对末梢神经持续而稳定的刺激,能够持续地促进经络气血有序运行,从而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常选用的穴位有:睛明、四白、攒竹、太阳、足三里、三阴交等。

4、推拿

常选用的穴位有:睛明、瞳子髎、攒竹、风池、承泣、光明等穴。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视力得到恢复。也可结合眼保健操进行治疗。



二、常用的方剂

心阳不足者,可选用定志丸加减;脾气虚弱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归脾汤等;肝肾亏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汤、加减驻景丸等;肝血不足者,可选用补肝汤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