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份共识重要?
◆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1.9%,高度近视(易致盲)占比9.7%!
◆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镜片(简称“离焦镜”)因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成为近视防控核心手段之一。
◆但国内未将其纳入医疗器械监管,质量与效果参差不齐。
这份共识由两大权威机构发布:
✅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接触镜安全监控与视觉健康专业委员会
✅ 四川省视光学学会西部视光学专家委员会
通信作者:谢培英(北京远程视觉视光眼科)、刘陇黔(华西医院眼科)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2025年8月第61卷第8期
一、核心结论:这类镜片有效且安全,但需规范使用!
1.质量控制:镜片必须满足这3项标准
◆基础参数:主屈光度、几何中心棱镜度、尺寸厚度需符合国标(GB10810.1—2005)。
◆微透镜标准:外观无瑕疵,附加顶焦度误差≤±0.12D;填充率≥50%,区域均匀性达标(T/COOA 7—2023)。
2.有效性验证:如何判断镜片真有用?
◆金标准试验:需做≥1年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推荐观察2年(因第2年效果可能减弱)。
◆核心指标:①眼轴长度(首选,与眼底病变强相关);②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③需同时报告相对值(如近视进展减缓率)和绝对值(与对照组差异)。
◆临床有效标准:与单焦点镜片相比,屈光度进展减少≥50%,或3年后组间差异≥0.75D。
◆长期观察:需追踪3~6年,警惕停戴后“反弹效应”(近视加速)。
3.安全性保障:框架眼镜比隐形更安全
◆生物安全性:不接触眼表,过敏/感染风险极低。
◆光学安全性:①镜片强度达1级标准(T/COOA 7—2023);②配戴1周后,视力及舒适度应与单焦点镜片无差异;③无证据表明影响双眼视功能。
二、验配指南:哪些人适合?怎么选?
1.推荐使用人群
◆儿童青少年进展性近视(年增长≥0.75D或眼轴≥0.4mm);
◆不耐受隐形眼镜者;
◆成人迟发性近视。
2.谨慎使用人群
◆双眼视功能异常、斜视、屈光参差、弱视、矫正视力差者。
3.验配流程关键点
◆问诊:戴镜史、家族史、用眼习惯(如每日户外活动时长)。
◆检查:视力、眼位、睫状肌麻痹验光、屈光检查、视功能评估。
◆镜架选择:①瞳孔中心接近镜框几何中心;②水平尺寸(鼻梁+镜框)≤瞳距+8mm,镜框高度≤40mm;③优选可调鼻托/耳托、轻便稳定材质。
◆随访要求:每3~6个月复查眼轴、视力、视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