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信息中心 > 前沿科技

3亿元融资!全球首创青光眼新通路手术疗法

发布时间:2025/08/26

作者:青白视角 Aggie / 青白视角

1756200975838188.png

8月20日,Iantrek宣布完成4200万美元(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用于支持AlloFlo Uveo在美国的商业化上市。AlloFlo Uveo是全球首个针对葡萄膜巩膜通路的手术解决方案,强化了Iantrek的现有产品线。

此次C轮融资由US Venture Partners (USVP)领投,aMoon Fund跟投,现有投资者Visionary Ventures、Sectoral Asset Management、Radius Special Situations Fund和Civilization Ventures也参与了跟投。

一、临床背景

青光眼是导致不可逆失明的最常见原因。2020 年约有 7960 万人患青光眼,到 2040 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 1.118 亿人。据估计 2020 年有超过 1100 万人因青光眼而双眼失明(约占病例的 13%)「1」。到 205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人数可能达到近3.5亿人「2」。

青光眼是多因素疾病且目前尚无治愈方法,降低过高眼内压(IOP) 是抑制其进展的唯一手段。通过适当治疗可大大减缓疾病进展,因视力丧失不可逆,尽早干预很重要。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一现状尤为突出,90% 以上青光眼患者未得到治疗「3」。

大多数患者最初接受局部用药,但常难控制眼压,且患者对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据报依从率 60%「4」。影响因素与同时使用的滴眼液数量、长期使用的经济成本、药物副作用等有关。故一次性手术干预非常有必要,开角型青光眼最常见手术是小梁切除术(又称滤过手术),虽能降眼压但具侵入性,存在学习曲线长、手术及恢复时间长、需频繁随访、术后眼压不稳定及其他不良事件「5」等问题。愈合和疤痕是滤过手术后控制眼压的主要障碍,抗代谢药物(如 5 - FU、MMC)常用于减少疤痕、改善引流但有潜在危险,需专业知识避免过度滤过和眼压过低。

所以有必要扩大青光眼手术选择。在健康的眼睛中,有两种不同的房水引流通路调节房水引流:小梁网和葡萄膜巩膜网。现有的 MIGS 设备专注于小梁网房水引流通路,近十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越来越受欢迎,青光眼手术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存在手术难度大、疗效有限、并发症、缺乏长期数据和经济成本等问题「6」。MIGS 一般适用于药物和激光治疗后眼压仍无法控制的轻度至中度疾病患者,以及依从性差、不耐受或医疗服务机会和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7」。因此目前小梁切除术仍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 “金标准”。

另一条葡萄膜巩膜网的通路,长期以来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点方向,最早在1905 年Heine「8」提出创建睫状体分离切开可增强葡萄膜巩膜流出以控制眼内压,但传统方式因睫状体分离切口自发闭合而耐久性有限,一直缺乏通过手术改善疗效的技术方案,可防止其闭合,提升效果的可预测性和持续性的相关装置亟待开发。因此明确创建睫状体分离切开可增强葡萄膜巩膜流出的术式下,重点要解决的是材料的问题。

二、AlloFlo Uveo

1756200989141912.png

Iantrek 的 BIOS 平台在微创介入葡萄膜巩膜网通路方面取得了突破,AlloFlo Uveo 是其专有 Allo 平台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可控睫状体分离术后的巩膜强化来增强葡萄膜巩膜通路。作为首个为增强葡萄膜巩膜流出而设计的同源、生物贴合解决方案,AlloFlo Uveo 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器械、天然来源的生物组织解决方案。

Iantrek 首席执行官 Adam Szaronos 表示:“我们的使命是解决青光眼治疗领域一个尚未得到满足的重大需求,此次融资标志着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时刻。在美国,超过 250 万只眼睛在接受过针对小梁通路的 MIGS 手术后,疗效正在逐渐减弱。AlloFlo Uveo 能够进入葡萄膜巩膜通路,即眼睛的另一个自然引流系统——这就好比让胸外科医生拥有了增强另一侧肺部功能的能力。”

2.1 技术优势

AlloFlo - 天然、无器械的内路强化解决方案

AlloFlo™生物组织是首款生物介入解决方案,专为高精度内路同种异体结构强化而设计。其优势在于与周围组织具有生物顺应性和生物相容性、与周围天然组织的机械促纤维化错配最小、多孔且透水性好,可用于增强睫状体分离术形成的葡萄膜巩膜流出通道、巩膜造口、过度滤过的小梁瓣、视盘小凹或其他眼内巩膜内结构。 

1756201007465534.png

1756201013321852.png

1756201032309699.png

2.2 临床证据和早期应用

2024 年8月,研究聚焦于采用同种异体巩膜加固的生物介入性睫状体分离术(生物支架睫状体分离术,BSC),旨在增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葡萄膜巩膜外流。研究纳入 243 只患眼,79% 的患眼术前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其余为单纯 BSC 手术。结果显示,术后患者眼压整体改善,78.6% 的患眼在未增加用药的情况下眼压≤18 mmHg,二次手术干预率低,未出现威胁视力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表明,同种异体生物组织用于该手术的内巩膜加固,具有良好的眼部生物相容性。

1756201052693829.png

2024 年12月,该研究针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评估了在白内障手术中采用生物介入性睫状体分离术联合同种异体巩膜加固的 1 年安全性与有效性,是前瞻性连续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 117 只患眼采用内路方式做扇形睫状体分离,再用同源微修饰同种异体支架做巩膜加固以维持通道通畅、增加葡萄膜巩膜外流。结果显示,术中出血少、术后不良事件少。基线时,患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0.48,用药情况下平均眼压 20.2±6.0 mmHg,平均用 1.4±1.3 种降眼压药。术后 12 个月,平均用药眼压较基线降 27.1%;基线用药眼压>21 mmHg 的 45 只眼,眼压降 39.7%,用药量减至 0.8±0.9。81.9% 的患眼 12 个月时用药眼压≤18 mmHg 且未加药,仅 3.2% 需二次青光眼手术。结论表明该术式能通过增强葡萄膜巩膜外流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较好。

1756201066601718.png

2025 年4月,研究针对 31 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有临床意义白内障的患眼,开展单中心介入性病例系列研究,评估巩膜同种异体加固睫状体分离术在 24 个月随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均接受AlloFlo Uveo 生物介入性睫状体分离术(联合巩膜同种异体加固)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结果显示,74% 的患眼达到主要结局,眼压较基线平均降低 34%。手术耐受性良好,无严重眼部不良事件。

1756201076114105.png

“通过其早期准入项目,目前已实施了约3,000例手术,手术医生对葡萄膜巩膜通路的需求十分明确,” 西奈山纽约眼耳医院眼科教授、Iantrek董事会主席Sean Ianchulev博士表示。“Iantrek的生物介入疗法是目前唯一针对这一主要流出通路、在青光眼治疗中治疗指数最高的手术解决方案。”

1756201091892376.jpg

10.jpg

11.jpg

12.jpg

三、产品组合

Iantrek 的产品组合包括 AlloFlo Uveo、CycloPen和 C.Rex——这些新一代生物介入和微介入解决方案旨在提高手术精准度,并更便捷地进入眼部自然的流出通路。公司还完成了其下一代生物介入产品的首次人体试验,预计将于 2026 年上市。

1756201326146654.png

高精度介入性睫状体分离术:开启葡萄膜巩膜流出通路

CycloPen™系统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可通过带套管的结构性材料强化物释放方式,可控的方式介入创建持久的睫状体分离术。 

1756201340189746.png

1756201352613546.png

1756201358515781.png

突破切除手术预期

C-Rex 设备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注册、通过实现 360 度环向切除小梁网,为房角切开术带来革新MIGS技术。采用超弹性、记忆形状镍钛合金的尖端技术,可实现180-360度环形切除性房角切开术(传统眼内介入手段(如微支架、激光及非植入器械)仅针对小管内壁的局部节段),专为病变小梁网的最大化治疗而设计。2025年1月,Iantrek宣布完成首批采用其C.Rex微创介入系统实施青光眼手术中Schlemm管流出道增强的临床应用,标志着C.Rex技术上市前活动的正式启动。

1756201374121008.png

1756201379150636.png

四、创始人介绍

1756202041619720.png

我们曾在眼科医生创新创业必读: 投资/创新回报率一文介绍过Iantrek 创始人Ianchulev 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眼外科医生、发明家和连续创业者,他一直处于医疗创新和产品的最前沿,这些创新和产品改变了眼科领域,每年影响着数十万患者的医疗保健。在 Genentech 期间,Ianchulev 博士领导了眼科临床研究小组,指导了 Lucentis® 的开发和 FDA 批准,Lucentis® 是眼科领域最成功的生物技术创新之一,年销售额超过 40 亿美元。作为一名发明家和技术开发者,Ianchulev 博士是许多突破性技术和风险投资收购的幕后推动者——从第一个眼科术中生物测量设备(爱尔康)到唯一获得 FDA 批准的脉络膜上 MIGS 微型支架(爱尔康)、眼科首个生物支架技术(Iantrek)、原创微介入零能量碎核器(miLOOP、蔡司)以及首个用于局部治疗的微剂量智能输送系统(Eyenovia)。另外Ianchulev 博士也参与了 Preceyes的开创性工作并在眼科手术中引入微介入机器人(蔡司)。

参考文献

1. Glaucoma Information Statistics – Glaucoma Information (glaucomapatients.org), 2024

2.Burton MJ, Ramke J, Marques AP, et al. The Lancet Global Heath commission on global eye health: vision beyond 2020. Lancet Glob Health. 2021;9(4):e489-e551.

3.Kolko M, Gazzard G, Baudouin C, et al. Impact of glaucoma medications on the ocular surface and how ocular surface disease can influence glaucoma treatment. Ocul Surf. June 9, 2023.

4.Moore SG, Richter G, Modjtahedi BS. Factors Affecting Glaucoma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Adherence: A Narrative Review. Ophthalmol Ther. 2023 Sep 12. doi: 10.1007/s40123-023-00797-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698824.

5.Bettin P, Di Matteo F.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enetrating and nonpenetrating external filtering procedures. Dev Ophthalmol. 2017;59:53–66. https://doi.org/10.1159/000458486.

6. Agrawal P, Bradshaw S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Clinic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of micro-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GS) in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Ophthalmol Ther. 2018;7(1):49–73. https://doi.org/10.1007/s40123-018-0131-0.

7.Voskanyan L, Ahmed IIK, Gershoni A, Barayev E, Papoyan V, Ghazaryan A, Bar-Ilan O, Zahavi A, Glovinsky Y, Geffen N. Minimally invasive micro sclerostomy (MIMS)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open-angle glaucoma. BMC Ophthalmol. 2024 Mar 18;24(1):122. doi: 10.1186/s12886-024-03384-y. PMID: 38494493; PMCID: PMC10946156.

8.De Francesco T, Ianchulev T, Rhee DJ, Gentile RC, Pasquale LR, Ahmed IIK. The Evolving Surgical Paradigm of Scleral Allograft Bio-Tissue Use in Ophthalmic Surgery: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Indications for Ab-Externo and Ab-Interno Scleral Reinforcement. Clin Ophthalmol. 2024 Jun 21;18:1789-1795. doi: 10.2147/OPTH.S462719. PMID: 38919403; PMCID: PMC11198013.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