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眼科设备产业中,瑞士的Haag-Streit一直是绕不开的名字。它成立于1858年,以裂隙灯、眼底影像和生物测量设备奠定了诊断领域的核心地位,却鲜少在手术赛道与蔡司、爱尔康等正面竞争。
但近日的一则人事变动,或许正在悄悄改变这一格局。
Thomas Lenzen——曾在博士伦手术事业部深耕多年、又在血液医疗跨国公司Haemonetics掌舵国际业务的高管——正式接任Haag-Streit的CEO。
这不只是一次管理层的例行交接。
前任CEO Thomas Bernhard已完成“集团整合”与“产品创新”的阶段性任务。
新任CEO的履历,却似乎指向一个更大的命题:Haag-Streit是否准备从“诊断巨头”转向“手术+诊断一体化平台”?
这背后,映射的是整个眼科产业的趋势:诊断与手术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企业正加速走向“全流程解决方案”的竞争。
#从“独立”到“整体”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Haag-Streit经历了一次悄无声息却意义深远的转型。
早期的Haag-Streit,更像是一个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的集合体:裂隙灯、生物测量设备、视野计……每一条产品线都有自己的节奏,但缺乏整体协同。
Thomas Bernhard上任CEO后(2021年),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动“One Haag-Streit”战略。
组织层面:整合分散的子公司,建立统一的战略方向和运营机制。
产品层面:推出Eyestar 900、METIS 900、Elara 900、Refractor 900等系列新品,不再只是“单点工具”,而是开始形成互补的诊断产品矩阵。
品牌层面:从“瑞士精密制造”走向“全球眼科诊断平台”,在欧美及亚洲市场重新确立行业地位。
这一阶段,Haag-Streit的关键词是巩固诊断霸主地位。
Bernhard完成了集团化的基建,证明了诊断设备依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整合保持增长。
但问题随之浮现:
在手术赛道被蔡司、爱尔康、博士伦占据,眼科诊断赛道逐渐饱和的背景下,Haag-Streit下一步的增长点在哪里?
或许,这正是交棒给Thomas Lenzen的战略意义所在。
#新任CEO的履历暗示了什么?
和Bernhard不同,Thomas Lenzen的履历显然更“带有方向性”。
他有超过二十年的国际医疗技术行业经验,但最核心的经历有两段:
博士伦(Bausch+Lomb):Lenzen长期负责手术业务(Surgical BU)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运营,之后又担任DACH区总经理,深度参与过白内障、屈光、玻切等手术产品线的商业化与市场拓展。
Haemonetics:担任国际业务副总裁,负责血液与血浆业务的全球化运营,更加熟悉了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模式。
如果说Bernhard的关键词是“诊断设备+组织整合”,那么Lenzen的关键词无疑是“手术业务+全球化扩张”。
这是否意味着,Haag-Streit会在保持诊断领域优势的同时,尝试切入甚至加码眼科手术赛道?
要知道,过去几年,Haag-Streit的创新亮点几乎都集中在诊断产品:
诊断产品系列
裂隙灯系列
Elara 900裂隙灯:2025年推出的新品,采用投影仪光源与经典光学技术结合,支持一键式预设、电动高度和放大倍数调节,可选双摄像头配置。
BQ 900裂隙灯:配备伽利略显微镜,放大倍率6.3-40倍,5档可调,支持多种配件,如示教镜、分光镜等,影像系统集成度高,操作便捷。
视野计系列
Octopus 900视野计:全自动90度投射式视野计,可实现全视野静态检查,最快2分钟完成,支持多种检查模式(白白、红白、蓝黄等),内置等视线量化及自定义模板功能。
Octopus 600视野计:提供标准中心视野白对白验光和快速筛查功能,结构紧凑,不受暗室限制。
综合验光仪
Refractor 900数字综合验光仪:2025年新品,采用高精度机械结构,支持1/8屈光度调节,实时视频成像测量顶点距离,配备透明镜片托架和静音电机,操作界面直观,可与电子病历系统无缝对接。
生物测量仪
Lenstar 900:非接触式光学生物测量仪,可测量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9项数据,提供多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适用于白内障手术规划。
相比之下,手术耗材、人工晶体、器械平台这些“高营收、高粘性”的板块,Haag-Streit一直鲜有布局。
而Lenzen的到来,让外界第一次认真思考:
这个百年诊断巨头,会不会开始走一条“诊断+手术”的扩展路线?
#诊断巨头为何盯上手术赛道?
眼科器械行业,有一个绕不开的规律:诊断做得再好,天花板依然有限;真正的利润和增长,往往来自手术。
诊断市场:稳健但有限
Haag-Streit在裂隙灯、视野计、生物测量等细分领域占据了高端市场的标杆地位,技术壁垒高。但诊断设备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更像是一锤子买卖:
更新周期长(动辄5-8年)
采购主体集中(医院/大型诊所)
后续服务和耗材价值有限
这意味着,即便做到全球领先,诊断业务的天花板很快显现。
手术市场:高频+高粘性+高营收
和诊断不同,眼科手术板块的逻辑是“设备+耗材”双轮驱动:
白内障手术:每年全球超3000万例,人工晶体(IOL)是刚需,且利润丰厚。
屈光手术:飞秒激光、角膜矫治平台不断迭代,市场竞争激烈但增长可期。
玻切/青光眼手术:属于增量市场,MIGS等新术式不断涌现。
换句话说,诊断带来入口,手术决定终局。这也是为什么蔡司、爱尔康、博士伦这样的眼科巨头,无一例外都在手术赛道深耕。
资本与市场的双重压力
在全球眼科市场,诊断巨头如果不能进入手术板块,就意味着在长周期增长中可能掉队。尤其是在:
医院一体化采购趋势下,客户更倾向“一站式供应商”。
资本市场的预期管理中,诊断业务无法长期支撑高速增长故事。
因此,Haag-Streit如果要在未来10年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切入或加码手术赛道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而Lenzen的到来,为这种战略转型提供了最直接的信号。
#关于Haag-Streit
Haag-Streit集团成立于1858年,总部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附近的Koeniz,是一家在眼健康领域进行国际运营的医疗器械公司。公司负责研发,生产并在全球销售高端医疗解决方案和设备,包括裂隙灯、眼压计、综合检查台、生物测量仪、视野计和其他配件;还为眼科诊断和手术教育提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