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2025年10月发布的辅导备案信息,国内植介入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赛克赛斯”)已再度启动IPO进程。目前,公司正接受光大证券的上市辅导,计划向山东证监局提交申请材料。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该公司继2020年冲刺科创板以及2023年转战深市主板未果之后,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一、上市历程:三度闯关的挑战与应对
赛克赛斯的资本之路波折不断。公司首次尝试登陆科创板始于2020年6月,但在经历两轮审核问询后,于同年末主动撤回了申请。

2023年2月,公司调整策略,转向深市主板。该轮审核历时近两年,却在2025年1月再度终止。期间,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对赛克赛斯及其高管、保荐机构与申报会计师出具了监管函,指出公司在业务推广相关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具体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服务商准入环节中,审查材料保存不完整,准入条件的实质审核不够严格,反映出上游合作管理存在疏漏;
部分推广活动的验收材料存在瑕疵,如验收时间与发票时间不符,学术活动缺乏完整过程记录等,显示出过程管控的薄弱;
推广费用的规模与管理效率受到重点关注。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业务推广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62%、46.72%和39.95%,2022年金额达2.04亿元。对医药类企业而言,推广费用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历来是IPO审核的重中之重。上述比例不仅反映出公司在费用管理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也提示其需在学术推广与合规运营之间构建更稳固的平衡机制。
此次重启IPO距前次终止仅九个月,既彰显了公司的决心,也使其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能力面临更为严峻的审视。
二、破局亮点:眼科器械领域的国产替代
在面临监管审视的同时,赛克赛斯在眼科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值得关注。其核心产品“角膜表面粘弹保护剂”为国内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国产角膜上皮细胞保护类产品,填补了该领域国产高端耗材的空白。

1. 临床价值与市场定位
该产品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主要适用于白内障、角膜移植、青光眼等前节手术。其通过在角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减少手术器械接触和冲洗液对角膜上皮的机械与化学损伤。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该产品可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免受能量损伤;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对维护角膜透明度和术后视觉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对眼科医生而言,该产品提供了进口以外的可靠选择,其国产身份保障了供货稳定与技术支持的高效性;对患者来说,国产替代带来的成本优化有望减轻医疗负担,而产品的可靠性则直接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2. “唯一国产”地位的技术壁垒
该产品能持续保持“唯一国产”地位,源于其在材料学上所构建的高技术壁垒。其核心成分需同时满足三大关键特性:
流变学性能要求苛刻:产品需在静态下保持形态,在手术剪切力作用下又能顺利通过注射器,对分子量控制和交联技术要求极高。
生物相容性标准严格:作为与角膜上皮直接接触的材料,必须通过细胞毒性、致敏性等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光学性能要求极高:在保护角膜的同时,必须确保手术视野清晰,要求材料具备与房水相近的折射率且不引起光散射。
赛克赛斯能够突破上述技术瓶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二十年来在生物材料研发中积累的医用高分子合成、改性及评价体系。
三、基本盘审视:高毛利下的增长动力与隐忧
从财务表现来看,赛克赛斯呈现出高盈利能力与增长隐忧并存的态势。公司核心业务围绕植介入生物材料展开,主要包括止血及手术防粘连类、组织封合及保护类两大板块。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7亿元、4.36亿元和3.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1.37亿元和1.50亿元。尽管2023年营收出现同比下滑,净利润仍保持增长,体现出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盈利韧性。
尤为突出的是其长期维持在90%左右的主营业务毛利率(2020—2023年分别为90.41%、90.52%、88.28%和87.45%),这一水平在医疗行业中亦属少见。
高毛利的可持续性主要基于三大支柱:
(1)公司拥有多项受专利保护的技术平台,形成核心壁垒;
(2)产品在细分赛道具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如多款国产独家产品构筑了竞争护城河;
(3)医疗器械行业本身的高附加值属性,尤其是在植介入生物材料领域,技术溢价显著。
在业务布局方面,赛克赛斯形成了“成熟业务支撑新兴业务”的良性发展路径。
手术防粘连液和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等成熟产品已进入全国超3000家医院,市场占有率超过25%,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与此同时,组织封合类新兴产品如“可吸收硬脑膜封合医用胶”和“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均为该领域唯一国产品牌)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2021年至2023年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3.36%和118.93%,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这些产品共同构建了公司在高端生物材料领域的技术矩阵,为向眼科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延伸提供了技术和产业化基础。
然而,高毛利与高增长背后仍存风险。营收下滑可能意味着市场竞争加剧或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此前暴露的推广费用内控问题,仍是公司实现持续规范经营所必须跨越的门槛。
四、“黄金”赛道:眼科器械的机遇与国产替代挑战
赛克赛斯屡败屡战的背后,是眼科医疗器械这一“黄金赛道”的广阔前景与激烈竞争。
当前,中国眼科粘弹剂行业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达2.23亿元(2025年预计)、年均增长率维持在4%至6%的细分市场,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2.8亿元。
截至目前,国内共有11款相关产品获批,包括5款进口产品和6款国产产品。在这一由爱尔康、博士伦、强生眼力健以及昊海生科等企业主导的成熟市场中,赛克赛斯凭借“角膜表面粘弹保护剂”精准切入角膜上皮保护这一细分方向,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其成功关键在于对产品功能定位的战略调整——从传统的眼内手术支撑转向专门针对角膜表面的保护,在维持行业普遍高毛利的同时,构建了独特的技术壁垒。赛克赛斯的突围路径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即避免与进口品牌在成熟领域正面竞争,转而凭借对临床需求的精准洞察开辟新兴赛道。
这一策略恰好契合了两大行业趋势:
一是我国每年超过400万例白内障手术对操作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
二是在医保控费背景下,政策对高性价比国产耗材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随着飞秒激光等精密手术技术的推广,市场对专用角膜保护类产品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长。此类“小而美”的细分领域,有望成为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实现价值竞争与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核心竞争力与未来展望:资本市场的权衡
赛克赛斯作为专注于植介入生物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积淀与差异化布局的双重优势。目前,公司拥有20个医疗器械产品,其中包括8个第三类医疗器械,3个产品为国产独家。围绕止血及手术防粘连、组织封合与保护、介入栓塞、组织工程四大领域,公司拥有主要在研项目11个,2021年至2023年间已成功研发上市3个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这种“技术平台 + 产品矩阵 + 细分突破”的发展模式,使其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具备独特优势。以角膜表面粘弹保护剂为例,公司并未与传统进口品牌在眼内手术支撑功能上直接竞争,而是精准切入角膜上皮保护这一空白领域,通过差异化定位构建技术壁垒。这一策略为国产器械企业提供了可行的突围路径。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而当前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估已从单一技术能力,延伸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综合实力。在第三次冲击IPO之际,赛克赛斯需充分证明其已完善此前暴露的内控缺陷,同时向市场清晰展示其技术转化与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
结语
赛克赛斯的第三次IPO尝试,已超越企业个体发展的范畴,成为检验市场对国产硬科技创新信心的一块试金石。其发展历程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缩影:他们凭借突破性技术在细分领域凿开了进口垄断的壁垒,却也可能受困于成长过程中的管理课题。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命运,也将为众多在细分赛道深耕、寻求破局的国产创新企业提供重要的风向标。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